高考結束了,考生應該如何調適心理?心理教師和心理醫生建議:高考后,可適當放松,但不能過度放縱;放榜時,要接受事實,別輕易質疑自己。
保持正常生活節奏和作息
中山市家庭教育講師團成員、高中心理健康教育高級教師李錦萍認為,考生高考后心理變化主要表現在——
過度放松、過度補償??忌鷤淇计陂g長時間處于高負壓狀態,認為考試結束后,要好好放松。于是有些學生就徹底放飛自我,如打破生物作息規律,常熬夜賴床,或長時間玩電腦、打游戲,與同學狂歡、三餐不定等。
忐忑不安、過度焦慮。有些考生總感覺自己考砸了,在等待分數公布期間過分擔憂,產生緊張和焦慮心理,感到煩躁、容易發脾氣,對未來產生悲觀消極情緒。嚴重者,可能出現抑郁自責、失眠多夢、軀體不適等。此外,有部分高考考生還可能出現失去目標、迷惘無措的狀況。
為此,李錦萍建議——
放松不是放縱,過度放松和過度補償會造成身心疲憊,時間長了,會產生生活無目標感、無意義和無價值感。
生活習慣不要有太大改變,應保持正常的生活節奏和健康規律的生活作息。
可了解大學和專業,為填報志愿作準備,并積極規劃未來發展方向,利用好暑假,為大學生活做好準備。
中山市博愛醫院心理科主任醫師張文蔚提醒考生——
可選擇一項自己喜歡或者可以接受的運動,讓自己動起來且堅持一段時間,培養成興趣,有利于身心健康。
可選擇旅游,開闊眼界。
可與良師益友溝通交流,適當的人際交往是拓寬思路、提升感受的有效途徑。
家長要多陪伴和傾聽
高考結束后,考生還要經歷放榜、填報志愿、錄取等階段。在此期間,家長要如何做?
中山市家庭教育講師團成員、高中心理健康教育高級教師李錦萍認為——
高考成績出來后,無論結果如何,家長首先要調適好情緒,不要抱怨和指責孩子,不要在孩子面前唉聲嘆氣。要引導孩子向前看,熱愛生活,永不放棄。
要和孩子充分交流,探討大學、專業、人生規劃等,也可以和孩子一起收集信息、整理資料,為孩子做一個合格的“參謀”,尊重孩子的選擇。
中山市第三人民醫院院長、中山市心理衛生協會會長蔣廷云博士建議——
家長要尊重陪伴孩子,耐心傾聽、及時協助。
若孩子出現一些應激反應,比如情緒低落、煩躁、食欲減退、失眠等,自己無法排解,長時間存在并有加重的趨勢,同時出現抑郁甚至一些極端想法或行為時,家長需提高警惕,及時尋求專業心理人士幫助。
記者 林燕英 通訊員 陳施雅
◆編輯:龍慧◆二審:鄭沛鋒◆三審:周亞平